榆林市佳县赤牛坬 “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

作者:朱芸芸 张新龙 2023-11-07 16:11:15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群众演出有收入,参加道德大讲堂还给积分,积分年底还给分红。随着赤牛坬的声名鹊起,村党支部依托民俗文化演出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而且让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群众参与集体事业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说起党建引领下的赤牛坬乡村治理,榆林市佳县坑镇赤牛坬村党支部书记高根强陷入了沉思。

IMG_256 

佳县坑镇赤牛坬民俗文化村

近年来,佳县坑镇赤牛坬村搭乘乡村振兴东风,借助民俗文化演出大做“旅游”文章,“旅游”使饭碗牢牢地端在了群众手中。随着赤牛坬民俗文化演出带来的实惠,也使得赤牛坬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中,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带动。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崛起,赤牛坬更加注重班子建设,坚持选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的原则,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较上届降低5岁,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党员管理。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近两年新发展党员2名,培养积极分子8名,进一步充实了后备力量;村级阵地服务功能健全,设有书记办公室、会议室、调解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室,方便群众办事,同时,赤牛坬村创新推出“党建+旅游”工作模式,全面助推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设立党员游客引导岗3个,党员示范商户2户。为乡村治理奠定了坚强的组织基础。

自治为本,“五个一”举措织密“平安网”。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赤牛坬村党支部以争创社会治理红旗村为目标,积极开展村内没有邪教、没有黑恶势力、没有涉毒涉赌、没有安全隐患等“十个没有”创建活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社会治理红旗村。

配备一支强有力的村“三委”队伍,确保村务有人管、有人干、能干好;建设一个标准化的综治中心阵地,设立便民服务岗、矛盾调解岗、法律咨询岗,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办事场所;组建一支治安联防联控工作队,在重要节日节点和演出现场开展治安巡逻、消防排查、车辆疏导等,每年演出多达170余场的文艺活动中,未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同时,积极实施“天眼”工程,全村安装视频监控探头56个,重要场所、重要地段达到全覆盖,有效提高治安管理和防范水平。

IMG_257 

佳县坑镇赤牛坬村民俗文化演出成为群众的增收点

法治为纲,多元化普法筑牢“新基石”。通过设立法律服务岗、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开通法律热线等形式,方便群众的法律需求;加强思想教育宣传。利用村微信公众号、广告宣传栏、书写标语等,积极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电信诈骗、防范养老诈骗、“十个没有”平安创建等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利用村上安装的平安宣传大喇叭,在茶余饭后休闲时,滚动播放法律法规录音,提升群众知晓率。村民自编自演小节目,开展“声形并茂”的法治宣传活动,解决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顽疾。

德治为魂,新时代文明浸润百姓心。开设道德大讲堂,邀请全国道德模范路生梅、中国好人任凤祥等道德先进人物进行宣讲,先后举办道德讲堂26期,受教育村民达2000余人次;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孝老敬老、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同时以打造“德善字画长廊”开设“德馨书屋”,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崇德向善润泽村民,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更深沉、更持久的内生力量。

建立积分有奖机制,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文明新风、矛盾调处、治安巡逻、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工作中来,通过行动获取积分,与年终分红挂钩,引导群众深度参与村庄治理,真正做到让好人好事有迹可循、让文明守法渐成常态。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