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邱悦)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2021年6月以来,西安惠安公司共招聘全日制一本及以上毕业生520名,其中,博士11名,全日制硕士218名,总人数比工厂原有硕士人数增加231%;本科291名,总人数比工厂原有本科人数增加70%。大批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为公司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让人才活力竞相涌流。
海纳百川 广开“才”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强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为响应全会精神号召,从人才平台建设到拓宽引进渠道,从争取地方政策到推动校企合作,从提高人才待遇到改善生活条件,西安惠安把引贤聚良作为重要“源泉”,拓宽选才渠道,修筑起“筑巢引凤”的“黄金台”。一方面,加强对干部人才供需情况、整体素质、专业结构等方面的预测分析,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结构布局,建立精准的引才标准,坚持靶向引才、精准引才。另一方面,通过“事业平台+多元激励”的全新引才政策,统筹抓好校园招聘、市场招聘,通过高质量开展校园招聘,引进企业急需专业和高素质毕业生,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同时,突出“高精尖缺”,通过社会招聘引进成熟即用型人才,快速补齐专业人才短板,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格局。2024年,西安惠安引进全日制一本以上毕业生140名(其中硕士及以上60名),211、985高校硕士毕业生招聘比例由30%提升至77%。
量体裁衣 精准育“才”
“我们将按照不同班组特点,依据班组长任职资格和岗位规范,制定大学生班组长选拔培养方案,实现生产型班组大学生班组长占比提升至80%以上。”人力资源部有关工作人员说到。
西安惠安把培育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人才上,坚持“量体裁衣”的原则,针对“科技、技能、管理”三支人才队伍,制定实施《雏鹰培养计划》,探索“双导师引领”模式,采取一线实习、导师带徒、内部培训等十二种培养方式,着力提高人才素质;借助兵器卓越工程师学院、“订单式硕士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平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班等措施,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升培养效能。同时,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聚焦数字化制造师培养、骨干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等,有计划地将青年人才放到“人、机、黑”专项建设一线、重点型号项目研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线等岗位交流锻炼,努力建设出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搭建平台 汇聚英“才”
人才犹如燧石,激发力度越大,放射出的光芒就越璀璨闪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为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西安惠安强化人才要素激励机制,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将薪酬增量和活性部分用于员工收入调资,向做出贡献的高端人才、核心骨干和危险作业岗位人员倾斜,充分激发员工创新创效活力。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入探索实施“中长期激励”机制,分级分档设立学历津贴,加大科技人员薪酬激励力度,确保科技人员人均薪酬持续稳步增长,以充足的资金保障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同时,西安惠安进一步完善年轻干部选拔体系,把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和长期性任务,统筹推进各层级年轻干部队伍梯次配备,突出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修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办法》《后备中层管理人员选拔、培养、管理办法》积极选拔年轻干部任用,培育壮大各系统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的“基本盘”,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建功有机会、发展有空间,以无限的活力推动企业发展转型升级。
“人才兴企”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决定为企业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西安惠安以全局视野、开放理念、改革思维谋划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让人才活力竞相涌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