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合水县固城镇高台村玉米秸秆变“废”为宝 实现双赢新局面

作者:白成官 2024-11-27 08:53:35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文/白成官)今年,甘肃省合水县固城镇高台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积极探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通过引导群众对玉米秸秆进行黄贮,不仅推动了草畜产业的稳健发展,促进了群众和村集体经济的增收,还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图示, 示意图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眼下正是玉米秸秆黄贮的大好时机。在固城镇高台村的千亩玉米种植基地,伴随着大型秸秆打捆机的轰鸣声,一株株玉米秸秆迅速被切割成碎屑,再经过挤压、捆扎,变成一个个结实的黄贮饲料压块儿,整齐有序地排列在田间。这一场景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力量,更彰显了高台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创新与实践。

高台村辖5个村民小组,目前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800亩,养殖肉牛520头、肉羊1600只。面对玉米种植面积大、畜牧养殖户多、村集体经济弱的现状,高台村党支部积极作为,争取项目资金70万元,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由村党支部带头建办的合水县万润牧业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了“从种到收”的全流程社会化服务。

近日,高台村积极组织合作社机械为群众提供秸秆打包服务,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进一步减少了群众在腾退秸秆上的人力支出,真正让群众“省心省事”又能增加收入。高台村党支部书记范国涛表示:“秸秆打包属于社会化服务的一项,目前我们与群众签订了2000亩服务协议,可以为群众带来收益10万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这既帮助群众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还为群众和村集体增加了一项收益,实现了种养互促、草畜两旺的生态循环发展新路子。”

秸秆综合利用是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之一。高台村坚持“以养促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循环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建立了秸秆打包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通过不断推进秸秆饲料化,为周边养殖户的畜牧养殖提供了优质饲草,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同时,秸秆综合利用还有效解决了以往玉米秸秆随意焚烧、乱堆乱放影响环境的难题。如今,高台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秸秆“秸”尽所能,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展望未来,高台村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草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群众和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收,努力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新样板。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