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60岁以上特殊群体家庭生活图谱

2025-04-24 10:28:24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文/中国海洋大学2023级生物技术专业 姚元婷)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家庭结构小型化的时代背景下,特殊家庭作为特殊群体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60 岁以上特殊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真实状况,为后续帮扶工作提供依据,泰安市慈善总会、泰安市温度公益协会于2024年1月至12月底联合开展了泰安地区乡村特殊家庭关爱项目。笔者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实施。

本次调查通过对乡村51户60岁以上特殊老人的年龄、特殊原因、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深入剖析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调查方法则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基本信息

在调查的51户家庭中,共有86位老人,其中男54人,女32人;独居老人占有16户,占比31.4%;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8岁;60-69岁50人,占比58.1%,70-80岁36人,占比41.9%。因疾病导致独生子女离世的有23户,占比45.1%;因意外事故离世的有13户,占比25.5%;因其他原因伤残的有15户,占比29.4%。疾病成为导致特殊的最主要原因,而意外事故也不容忽视,这些突发情况给特殊老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

2,生活状况

经济来源:均通过务农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也均享受政府特殊家庭补贴。然而,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金和补贴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在面对医疗、护理等额外支出时,经济压力较大。

居住条件:居住在自有住房的有51户,占比100%;但部分房屋存在老旧、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居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3,身体状况

常见疾病:86人中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有33人,占比38.4%,其中高血压28人、糖尿病13人、心脑血管疾病16人、精神类疾病2人。部分老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就医。

医疗保障:所有老人均参加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在实际就医过程中,仍存在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问题。部分老人因经济原因,无法及时接受较好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4,心理状况

情绪状态:长期处于悲伤、抑郁情绪的老人有41户,占比80.4%。他们因失去子女,内心充满孤独和无助,对生活失去信心。部分老人不愿与人交流,长期闭门不出,社交圈子逐渐缩小。

心理需求:渴望情感慰藉和陪伴的老人有 46 户,占比 90.2%;可见,特殊老人在心理上极度需要他人的关心和理解,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缓解内心的孤独感。

存在问题与痛点

一是经济压力较大。尽管部分特殊老人有一定经济来源和政府补贴,但经济状况依然紧张。特别是患有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的老人,医疗支出成为沉重负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是生活照料困难。部分独居老人在日常生活照料、家务劳动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同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员不足,无法满足特殊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

三是医疗服务不足。偏远乡镇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老人就医不便;在就医过程中,缺乏针对特殊老人的特殊关怀和服务。此外,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也相对滞后。

四是心理问题突出。特殊老人长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心理问题严重。同时,社会对特殊老人的关注和理解不足,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中面临歧视和排斥,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是完善经济保障体系。政府应建立动态特殊家庭补贴标准调整机制。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设立特殊老人专项救助基金。二是加强生活照料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事业,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邻里互助和志愿者服务。三是优化医疗服务。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建立特殊老人医疗绿色通道,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关注心理需求。建立专业的心理疏导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特殊家庭的认识和理解,消除社会歧视。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