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走进子洲县驼耳巷乡白岔村,新修的庭院步道蜿蜒,羊舍里此起彼伏的“咩咩”声奏响致富曲,连片的黄芩基地涌动着产业振兴的生机。这个距离县城33公里的传统村落,正通过“千万工程”的深入实践焕发全新活力。
驼耳巷乡白岔村全貌。张文伟 摄
党建引领聚合力,干群携手谋新篇。在“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白岔村“两委”坚持规划先行,经多方考察、科学论证,立足本村实际,构建起以黄芩种植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湖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及庭院经济协同发展的共同富裕体系。在规划落地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湖羊养殖
“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这就是我们村变化的秘诀。”村党支部副书记贺光荣指着新建的22个集雨水窖说。该村充分发挥34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支部+产业+农户”发展模式,通过党员干部包户宣传、结对帮扶,成功带动42户村民发展湖羊养殖,户均增收1.2万余元。村两委班子创新实施“三色工作法”,用红黄绿三色标注重点工作进度,确保2100亩中药材基地建设、580平方米庭院道路硬化等15个项目按期完成。
生态筑基焕新颜,绿色发展谱新篇。白岔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把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全过程。
“以前种玉米亩收800元,现在改种黄芩能到10000元。”正在田间除草的脱贫户贺子军算着经济账。
村民修剪树木。张文伟 摄
该村坚持“两山”理念,构建“空中果、林下药、庭院菜、圈舍羊”立体生态产业体系,去年新栽植红梅杏、樱桃等经济林木830株,户均庭院经济增收1000元。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湖羊存栏突破500只,生猪养殖达800头,形成年产值超210万元的畜牧产业链。绿色产业不仅扮靓了乡村,更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为幸福家园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乡风铸魂树新风,宜居宜业展新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白岔村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制定村规民约,定期开展“最美庭院”“栓正人家”评选活动,将“庭院经济”建设融入乡风文明培育。通过评选表彰,宣传“庭院经济”建设工作,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庭院经济提质扩面,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文明乡风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靓丽底色。
庭院经济。张文伟 摄
驻村第一书记崔鹏园介绍,该村投资33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完成906米生态围栏建设、12户民居外立面改造新修庭院道路580平方米,步道44平方米。同步推进“栓正人家”评选,开展“美丽庭院擂台赛”,23户示范户带动全村实现柴草归整、垃圾定点清运,文明积分超市兑换物品价值超2万元。
庭院经济。张文伟 摄
如今的白岔村,进村道路平坦整洁,房屋鳞次栉比,在“千万工程”的滋养下,正以崭新姿态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来源:子洲融媒 记者:杜振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