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头雁” | 张鹏:80后“新农人”趟出致富“牛路子”

2025-05-12 10:21:27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群雁高飞头雁领,雁行万里靠头雁。榆阳区自2022年落地实施“头雁”项目以来,对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现已有320多位“头雁”分布在榆阳区的317个村落,他们带动着3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3000余农户共同腾飞,在黄土高原上演着现实版“雁阵效应”。榆阳区裕康家庭农场创始人张鹏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带着对故土的眷恋与现代农业的憧憬,在故乡的热土上书写着新时代农人的创业故事。

张鹏将饲草加入搅拌机

5月7日一大早,榆阳区裕康家庭农场的牛场里机器低鸣不断,一垛垛干草饲料整齐地摆放着,张鹏正忙着将干草、红枣、麸皮加入饲料搅拌机,不一会撒料车满载草料,即将进行投喂。为了确保肉牛的健康成长和肉质优良,他坚持按照科学养殖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严格把关饲料配比,定期疫苗接种,做好日常卫生消毒等各项工作。

张鹏给养殖户传授如何给牛接种治病.jpg

张鹏开着撒料车给牛投喂

“我以前是一名普通的个体经营户,2019年,带着对农村的一种情怀,开始踏上了肉牛自繁自育与玉米饲草种植的农业创业征途。刚开始我也是养殖的‘门外汉’,通过5个年头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我已经养殖200多头牛,种植300多亩地,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张鹏说。

张鹏开着撒料车给牛投喂.jpg

干净整洁的牛棚

去年,张鹏入选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赋予了他更强大的动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他打开了全新视界。如今,张鹏的牛场实现了肉牛生长全周期、分阶段精准饲喂;玉米种植端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也让每亩节水50%,增产20%。

张鹏将饲草加入搅拌机.jpg

张鹏给养殖户传授如何给牛接种治病

“经过三阶段的‘头雁培育’,让我在养殖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我学到了畜病的防治、科学的饲养方式,并且和西农教授共同探讨研究‘红枣谷饲牛肉’特色产品。我们每天定时给牛播放欢快的音乐,在饲料中添加了佳县红枣,能够提升牛肉的品质和口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激发了我对乡村振兴的无限热爱和向往。”张鹏说。

作为一名“头雁”,张鹏深知“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他不断提升自己,掌握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知识,在发展自身产业优势的同时,将培训所得转化为带动效应,把自己的养殖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带动身边的村民一起养殖,帮助大家实现共同富裕。

“我原来是一名小型传统养殖户,通过张鹏的引领带动,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养殖的知识,现在我也能科学养殖,目前存栏30多头牛,而且我们周边的养殖户遇到什么养殖问题,也会向他请教,村里有个‘头雁’真是太好了。”村民李生堂说。

整齐摆放的草垛.jpg

整齐摆放的草垛

“下一步,我将不断创新思维,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新模式,计划创建一个农产品体验基地,把我们的农产品端上餐桌,让客户品鉴,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和互联网线上定点投放,提高我们农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希望通过我的带动,能够让周边的农户也能共同富裕起来,形成以‘基地+农户’的模式,为榆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张鹏说。

责任编辑:李浩然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