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头雁”|钟付艾:从“闲置地”到“聚宝盆” 铸就“井道峁二果”金招牌

2025-06-16 16:02:53 来源:榆阳宣传

近年来,榆阳区深入实施“头雁”培育工程,通过选拔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致富带头人,以“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模式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这片黄土高原的沃土上,榆阳区富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钟付艾就是一只领航的“头雁”,他以山地苹果种植为突破口,并注册了“井道峁二果”商标,在广袤的黄土沟壑间蹚出了一条特色种植的致富新路,成为榆阳区南部山区农业转型的鲜活样本。

钟付艾指导果农如何给果树套袋.jpg

钟付艾指导果农如何给果树套袋

6月11日,在上盐湾镇井道峁村100亩山地苹果种植基地内,钟付艾穿梭于果树间,手把手教果农套袋技术,这项措施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升苹果品质,使果实更香甜、色泽更鲜艳。2024年,山地苹果产量达10000斤,实现产值10万元。今年,预计产量将达6万斤,产值将达到20万至30万元。

钟付艾和果农查看山地苹果长势情况.jpg

钟付艾和果农查看山地苹果长势情况

“2018年我回村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建设山地苹果产业园,形成了山地苹果、山地红葱、中药材、养殖业等多条产业链。同时,为了更好地管护山地苹果,我利用防雹网抗冰雹,防风网抗5级以上的大风,用秸秆全覆盖方式抗旱,给苹果产业发展道路奠定了丰收保障。”钟付艾说。

农机手操作拖拉机给果树打施肥坑.jpg

农机手操作拖拉机给果树打施肥坑

上盐湾镇是典型的南部丘陵地带,沟壑纵横、耕地零散,面对土地撂荒、村庄空心化的困境,2021年,钟付艾带着合作社里的股民一起承包土地,种植高粱600多亩,年收入达十万多元。同时,钟付艾还引进了30多台适用于南部山区的农业机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带动了周边劳动力78人,解决了村民们种地难、赚钱难的问题。

“钟付艾回村后发展山地苹果,我也就跟着一起干,从栽培、施肥、拉枝每一个步骤他都细心教授,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术,到现在我也种植了二百多亩山地苹果,年收入达十几万元。”上盐湾镇井道峁村村民李成才说。

“我们合作社被纳入了榆阳区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网点,秸秆离田处理南部山区多个乡镇面积3万多亩,地膜离田处理1万多亩,解决了土地污染、秸秆焚烧等多方面问题。在社会化服务方面我又雇用了好多农民工、农机师等,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钟付艾说。

钟付艾介绍秸秆全覆盖方式如何给果树抗旱.jpg

钟付艾介绍秸秆全覆盖方式如何给果树抗旱

作为一名“头雁”,钟付艾以产业化思维布局农业全链条,注册“井道峁二果”商标打出知名度,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统一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和果品销售。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钟付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头雁”的使命担当,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上书写新的丰收篇章。

钟付艾向记者展示他种植的山地苹果.jpg

钟付艾向记者展示他种植的山地苹果

“现在政府对我们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非常大,经过各种学习培训,又把我推荐成优秀‘头雁’,我一定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群众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同时,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食物。”钟付艾说。(来源:榆阳宣传)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