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城市更新焕生机 文明创建绘新篇

2025-06-20 13:20:10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本报讯 白成官 通讯员 马露露 李志东)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榆林以城市更新为重要突破口,全力按下民生改善“快进键”。从老旧小区“改头换面”,到市政设施“提档升级”,榆林以一个个城市街区的“微更新”,汇聚起城市蝶变的磅礴力量,将文明创建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

图片

图片

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榆阳区新明楼街道三观会社区毛纺厂小区,曾因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等问题,成为居民的“烦心事”。此次改造聚焦居民“急难愁盼”,不仅完成外墙保温层铺设与外立面美化,修缮楼顶防水设施,硬化小区道路,更以毛纺厂小区改造为示范引领,联动辖区11个老旧小区同步推进改造工程,通过系统性升级,实现“旧貌换新颜”,让文明城市创建充满民生温度。

“这个老小区消防设施不完善,一直存在安全隐患。去年我们在小区配备了微型消防站,每层楼安装2个防火栓,构建起坚实的‘家门口’消防防线。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更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助力打造安全、文明、宜居的社区环境。”榆阳区新明楼街道三官会社区干部党雷介绍道。

图片

数据见证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全市768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其中,508个小区已完成改造,220个小区正在改造,2025年计划改造的40个小区中,9个已开工建设。过去六年里,有282部电梯完成加装并投入使用,128部电梯正在加装,奖补资金兑付达3440万元。自2019年起,全市结合改造新增停车位638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487个、非机动车充电桩1443个、安防智能感知设施及系统877套;241个小区新增消防设施,233个小区新增安防设施,211个小区实施消防车通道划线及标识改造,46个小区成立党组织,82个小区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业主委员会。

图片

在榆阳区驼峰路街道兴中路社区的驼峰家园片区,一场有关城市品质提升的更新行动正悄然展开。这片东至金沙路、西至城墙、南至育才路以北、北至桃源路,总面积512亩的区域,自2022年起,在榆林市委市政府“有机更新”理念的指引下,市住建局秉持“四增两减三再”原则,即:增加公共绿地、增加城市公共空间、增加配套设施、增加支路网密度,减少居住人口密度、减少开发强度,实现城市功能再完善、产业布局再优化、人居环境再提升。从市政道路优化、街区景观升级,到老旧小区“微改造”,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居民生活的关怀,为文明城市创建写下生动注脚。

图片

据榆林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张磊介绍,近年来,榆林按照“片区更新”思路,结合东城墙风貌,对驼峰家园片区进行一次性设计、一次性施工。通过拆迁局部低洼易涝点棚户区,建成东沙文体馆;优化2条市政道路、提升2条街区景观、改造1个老旧小区;新增10.35公顷公共绿地,并完成巷道基础设施完善、架空线缆入地等改造项目。此次更新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市容环境,补齐了东沙红山片区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让城市更新理念落地生根。

图片

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引,锚定“宜居、韧性、智慧”目标,榆林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试点示范、机制创新和城市体检“五步法”,系统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近年来,全市累计实施545个项目,完成投资157亿元,实现城市品质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榆林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全面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榆林市住建局聚焦公园、道路、地下管网、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等群众关心关注领域,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如今,口袋公园、人行天桥日益增多,断头路逐渐减少,城市环境更加整洁,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正是这些细微变化,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推动着榆林城市面貌实现了华丽蜕变。”市住建局工作人员王绘程说。

责任编辑:白成官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