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枣醋酿出好“钱”景

2025-07-11 11:13:15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七月的黄土高原骄阳似火,7月8日,走进位于榆林市绥德县枣林坪镇庆安村的醋坊,丝丝凉意沁人心脾。推开厚重的木门,浓郁醇厚的枣醋香裹挟着黄河水汽扑面而来,数口陶缸整齐列阵,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58岁的老师傅马占贵手持木耙,正仔细翻动着缸中深褐色的醋醅,“这醋和人一样,得经得起晒、耐得住熬,才能出滋味。”

枣林坪镇,依偎在晋陕峡谷的臂弯里,奔腾的黄河水在此拐出一道沃野。昼夜近20摄氏度的温差与年均2800小时的日照,孕育出皮薄肉厚、糖分饱满的黄河滩枣。“我们这儿的枣子捏一把能粘手,咬一口拉丝三尺长。”庆安村党支部书记康卫明随手掰开晾晒的红枣,蜜色的果肉在阳光下晶莹透亮。

图片

庆安村党支部书记康卫明查看炙烤后的枣醋色泽  张丹 摄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庆安村在2023年萌生了“化枣为醋”的妙想。村集体联合建成醋厂,年消化周边村落红枣4万公斤。曾经因销路不畅烂在地里的“铁杆庄稼”,如今在陶缸中完成华丽蜕变。  

走进发酵车间,时间仿佛被拉长。蒸熟的红枣与高粱在曲药作用下静静沉睡,工人们遵循“看、闻、摸、尝”四字诀,像照顾婴儿般守护着每个发酵阶段。“温度高一度太冲,低一度不香。”技术人员掀开苫布,琥珀色的醋液正在完成最后的酯化反应。

图片

酿醋陶缸  张丹 摄

遵循“蒸、酵、熏、淋、陈”五道古法工序,每批枣醋需历经35天淬炼。其中,最令人称奇的当属“夏伏晒、冬捞冰”的陈酿工艺——三伏天暴晒浓缩醋香,数九寒天剔除冰晶提纯。陈酿区里,经过7日曝晒的醋缸表面已凝结出细密的“醋花”,舀起一勺,挂壁如蜜,酸香中透着枣果特有的回甘。  

检测室内,化验员王霞将滴定管中的试剂缓缓注入醋样,“酸度6.2°,达到优质标准。”随着检测报告出炉,流水线上的自动化设备开始灌装,枣红色醋液汩汩流入印有“原浆红枣醋”的包装礼盒。

图片

阳光下,枣醋发出诱人的光泽  曹丹妮 摄

“自枣醋出品以来,我们主要通过线下商户收购、线上零售等方式出售,每公斤售价20元,非常畅销。”康卫明指着仓库里的“待发货”区域介绍。如今,产业链上游的红枣种植户每亩增收超800元。

临近傍晚,黄河水映照着晾醋场上的陶缸。庆安人正用传承千年的酿造智慧,将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密码,让黄土高坡的这阵枣醋香飘得更久、更远。(来源: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陈宛璐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