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女企业家、陕西中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枫莺
蔡枫莺在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上
蔡枫莺和企业家曹德旺合影
□文/图 晨风
1979年,改革开放春潮初涌,一位来自福建莆田的25岁裁缝,带着莆商特有的韧劲来到古城西安,用手里的针线编织着自己的事业。由于勤奋能干,她很快就在这座千年帝都里站稳了脚跟。谁也没想到,30多年以后,这位曾经踩着缝纫机的女子,会把事业坐标定在万里之外的非洲,成为莫桑比克红木产业领军者,更亲手参与绘制了“陕西中莫实业”的版图。
她就是驻莫桑比克贸易促进会首席代表,西安市莆田商会执行会长、非洲莫桑比克华甸实业公司创始人、陕西中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爱心企业家蔡枫莺。
敢闯敢拼破获财富密码
71岁的蔡枫莺,出生于福建莆田市东海镇一个贫困的山村。初中时期因为家庭条件差,她把上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自己主动退学进入社会开始谋生。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她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拼姐”。
1979年,蔡枫莺像众多老乡一样,凭着一股“爱拼才会赢”的干劲远离家乡,来到古城西安。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从沿海到内陆讨生活的南方人,创业初期异常艰难,她从一间小小的裁缝店做起,在陌生的城市白手起家。为了闯出个名堂,怀着身孕的蔡枫莺起早贪黑地忙碌着,整个孕期她一天都没有休息过,生完孩子后第三天就又开始工作……
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精湛的手艺,蔡枫莺赢得良好的口碑,逐渐在西安扎下根,也攒下人生第一桶金。
随着事业的起步,她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九十年代,西安城市化建设进入快车道,建材市场一片繁荣。蔡枫莺瞅准商机果断转型,她创办了陕西中莫实业有限公司,开始进军建材市场,专注于进口高品质的红木木材,特别是非洲酸枝、红檀、紫檀等珍稀木材。她带着团队跑工地、钻仓库,将莆田人对市场的敏锐与西北人的务实相结合,产品一经推出便以其高端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受到热捧。短短几年,陕西中莫把红木家具业务拓展至大江南北,不仅与浙江、广东等地的家具厂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还通过不断拓展销售渠道,迅速扩大了全国的市场份额。
为了进一步拓宽事业,蔡枫莺又成立了东阳市中莫家具有限公司,专注于打造高端红木家具。该公司以非洲酸枝、檀木为主要原料,从木材采购到家具生产,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确保每一件家具都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之选。由于从木材原产地选材到加工制作全部流程都是一家公司完成,中间少了很多环节,成本自然大大降低,东阳市中莫家具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很快脱颖而出。
1998年,蔡枫莺的视野再次拓宽,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她在云南泸水市片马镇创办了“华甸”牌实木地板加工厂。从最初的小规模生产到逐步拓展市场,她脚踏实地,亲历亲为,将企业一步步做大做强。
每一个决策背后,都充满着她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她始终认为,企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经济目标,更应着眼于更广阔的社会责任与国家发展大局。她常说:“一个企业要想做长久,必须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社会的需求紧密相连,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这种远见卓识,使她的企业不仅在市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敢想敢做拉长价值坐标
2006年,年过半百的蔡枫莺经过二三十年的打拼,已经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她本可以安稳舒适地度过下半辈子,可她却不想就此停下奋斗的脚步。她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稳扎稳打的企业运作模式,在非洲的莫桑比克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产业——非洲莫桑比克华甸实业公司。
在非洲莫桑比克创业之初,由于地理环境、语言文化等问题,她遇到的各种困难不断,挑战不停。其中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没人比她更清楚。在受挫折后她没有放弃反而通过努力和坚持独创了“中非融合设计”,让紫檀、鸡翅木家具畅销国内高端市场,为当地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
目前,蔡枫莺的事业迎来了又一次跃迁,她在莫桑比克贝拉市购置了1200亩土地,启动“莫桑比克中国城”建设项目。“这里不是简单的商城,而是文化融合的桥梁”,商城内既有红木艺术馆展示非洲森林的馈赠,也有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城惠及民生。在这里,她将“诚实做人,守信经商,互惠互利”作为经商宗旨,以淳朴厚道、诚信正直的品性与人打交道,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经营理念与人生信条,蔡枫莺的事业越做越大。
如今年逾70的蔡枫莺依然奔波于西安与莫桑比克贝拉市之间,如同丝绸之路上一颗流动的中国结。
“从缝制一件衣服到建造一座城,变的是事业维度,不变的是实干精神”。这位“非洲红木女王”目光灼灼:“‘一带一路’就是我们的新丝线,要把更多中国机遇缝进非洲发展的版图”。
商界精英亦是仁爱先锋
蔡枫莺在商海沉浮中成就非凡,更在财富之外诠释大爱。作为企业家她深知,真正的成功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张,更是回馈社会的担当。她说,“我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走出来的莆田人,享受了党的政策,受到了党的关爱,内心始终感谢党,感恩国家”。多年来,她一直践行自己的初心,慷慨解囊,将巨额财富化作涓涓暖流,缓解社会各个“痛点”。
2001年,她呼吁社会人士资助西北大学研究生张泥治疗白血病,在大家的帮助下,张泥同学成功打败了病魔;2011年由陕西妇联牵线资助陕西省泾阳县第一个母亲水窖项目的建成,解决了一万多人喝水难题,帮助西部地区老百姓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贫困和落后;2015年捐款福建省莆田市青山村办老年基金会,让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可以领到600元的生活补贴;2016年由陕西省妇联扶贫项目提供的青木川羌绣项目,工厂着火机械全部烧毁,蔡枫莺第一时间的捐款使工厂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生产,让当地的老百姓很快恢复了就业。2019年8月捐款60万成立“首届莆田市蔡枫莺基金会”,为莆田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长期提供奖学金。蔡枫莺以陕西省西安市莆田商会的名义每年为陕西回归儿童救助中心和西安白鹿亲智中心提供帮助。2019年末国内爆发新冠疫情,蔡枫莺多次踊跃捐款,用于购买防护物资。
她还以驻莫桑比克华人华侨同乡会集体名义捐款。她在莫桑比克期间给当地建小学、资助当地警察摩托车以方便他们巡逻。
她的善举彰显企业家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与赤诚情怀。她的善举源于内心深处的慈爱与对更美好世界的热切期盼,她用行动书写着作为企业家的使命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