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5-07-11 14:32:48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 文/张黎辉

西安经开区渭北新城

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渭北新城

西安经开区渭北新城一角

工业园区是改革开放后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而出现的,以产业聚集为首要任务的有别于传统行政区划的特定区域,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在社会治理方面由于先天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缺失等原因成为工业园区管理最大的短板,也是制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突破这一瓶颈,笔者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对在工业园区社会治理中推行网格化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实践。

一、网格化管理的理论形成

网格化管理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史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艾格斯提出的社区网络化治理理论发展而来的。它提出政府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行动主体应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其实网格化管理的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看看我国历朝历代一直到现在的行政地图,就是一张张网格化管理的网格图。网格化作为一种方法,自觉不自觉在我们工作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产生强大的动力,发挥更多的作用。

二、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

的特点和优势

能够明晰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能够打破原有的行业界限管理壁垒,有效整合管理资源;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够推动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够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营商环境。

三、工业园区社会治理

网格化管理的思考

(一)在工业园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有利于打破原有的体制机制,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由于工业园区特有的属性,其管理机构精简,注重经济发展职能,社会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且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也与原有属地政府(街办)、行业部门相互交织,管理职能相互重叠,客观上给社会治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针对此,在工业园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有利于打破原有的体制机制,打破部门职责边界的壁垒,重塑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有利于有限管理资源的整合,集合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落实工作责任,改变社会管理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从而增强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提升园区的社会治理水平和营商环境。

(二)从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和实践经验看,推行网格化管理要遵循如下原则。

首先是从上而下的原则。就是领导决策层要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必须由这个区域这个领域的最高决策层来推行,需要党政一把手来推动。

其次是全面整合原则。一方面是整合所有的管理内容,包含社会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大气污染、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信访维稳、城市管理、疫情防控、国土资源管理等,能够进网格管理的尽量进;另一方面是整合所有的管理资源,在不同时期各个行业的主管部门都各自推行网格化,如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社会治安网格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等等,还有类似于网格化管理的各种“长”,河长、路长、湖长、田长、林长等。对包括专兼职网格员、指挥中心、信息平台等所有管理资源都要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张网”。

第三是划分管理网格要按照空间划分从大到小的原则。在规划网格的时候,需按照从上而下先划大网格后划小网格。工业园区按照规模大小来确定网格层级,一般不超过三级,层级越多管理成本越大效率越低。

第四是无缝衔接不留空白原则。在划定网格管理空间时要明确每个层级每个网格的管理边界,每一级网格必须做到无缝衔接。要将所有网格监管职能全部纳入各级网格的管理内容,不能遗漏,不能有监管盲区。

第五是各级网格长网格员责任明确原则。按照空间划分原则,明确各个层级每个网格网格长和网格员的职责,职责边界要清晰,工作任务要具体,要制定责任清单。网格员由专职和兼职人员组成,要负责所有纳入网格管理的事项。

第六是逐级负责指令快上快下原则。实行逐级负责制,每级网格只将指令下达给下一级网格,不能越级下达。

第七是服务为主管理为辅,预防为主处置为辅的原则。

(三)以西安经开区渭北工业园为例,就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探索和思考。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10块国家级授牌。全区由中心区、高铁新城、泾渭工业园、渭北工业园四大区域板块和自贸区经开功能区、关中综合保税区两个功能园区组成。开发建设管理范围16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2.5万人。截至目前已聚集形成了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能源油气、高端装备、食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集群。2024年全区GDP首次突破1300亿元,同比增长近8%,全区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229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排名第28位。

渭北工业园作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个功能园区,地处临潼区渭河北岸,同西安主城区相距较远,是经开区唯一一个全面管理街办的园区。工业园规划管理范围51.1平方公里,全面管理的44.19平方公里,纳入城市开发边界内36.63平方公里,转国有9.96平方公里,集体土地26.6平方公里。现有11个行政村(北田街办8个仍留街办3个)13888户、村庄户籍人口45458人。登记市场主体1000家,征地企业200家,规上企业35家,在建项目11家,大学2所、中小学校16所、幼儿园4所、医院1座,就业及在校学生3万人。城市设施有目前建成市政道路76公里、绿化养护面积2000平方米。

经开区党工委在渭北工业园成立了园区党委,党委书记由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兼任。管委会内设部门环保、应急、资规、城管执法均向园区派驻工作人员,市级垂直管理部门公安、交警、税务、市场监管也在园区设置派驻机构。同时设置了企业服务机构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渭北分中心、群众服务机构北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还有承担园区城市建设运维的区属国有平台公司渭发集团。集中管理力量、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对于推进渭北工业园的高质量发展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四)结合渭北园区实际,制定了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是合理科学划分网格,优化整合管理资源。渭北园区网格管理设置三级网格。一级网格为总网格包括渭北新城全域,总网格长由渭北党委书记担任。二级网格分别由园区管理中心和街道办在一级网格划定的范围内(也就是由一级网格长)负责划定二级网格,二级网格长由管理中心的副职、渭发集团负责人、行业派出机构负责人担任。三级网格由二级网格长负责划定。

二是确定网格管理内容推进多网合一,消除管理盲区。我们将园区现有的行业网格和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全部纳入新的网格管理。编制《渭北工业园网格化管理工作手册》,明确每一级网格长、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

三是消除信息孤岛,建立高效的预警、调度、处置等信息化指挥体系。

四是夯实最底层网格力量,织紧织密基层网格,发挥基层网格毛细血管作用,让问题解决在基层。

五是将党组织建设同网格化建设结合起来。由于各级网格员来自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尝试在每级网格成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网格管理力量。

总之,工业园区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是从治理结构层面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对原有管理体制管理资源的优化重组,能够起到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打破原有的行业界限和管理壁垒、有效整合管理资源的作用。推动园区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转变,提高园区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快速反应能力,从而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但要真正地推动,还要面对原有管理体制、行业部门壁垒、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诸多挑战,需逐步稳妥推进。

(作者系西安经开区渭北新城党委副书记、管理中心主任)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