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中欧班列(西安)的集装箱错落有致
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西安)即将驶出西安国际港站
□ 文/陈宛璐 吴艳
2025年6月的西安国际港,一个个满载上海机械、苏州发膜、广西乳胶等产品的集装箱整装待发,将搭乘中欧班列(西安)前往中亚地区;与此同时,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整列小麦专列抵达,龙门吊以毫米级精度装卸集装箱,这批中亚粮食将通过国内集结线路分拨至我国西南市场。这两组横跨数万公里的联动场景,正是西安国际港构建“枢纽对枢纽”的国际物流新格局的生动写照。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枢纽,西安的这座内陆港正通过双向物流的高效运转,织就新时代丝路贸易的黄金通道,构建起中国与欧亚地区贸易往来的坚实桥梁。
陆港崛起
内陆腹地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
在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国际港站这座占地5600亩的内陆港正以高效的活力运转。59条铁路作业线在此交织纵横,其中18条国际集装箱作业线昼夜不息,98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与18万平方米标准仓库错落有致。作为全国首个内陆自动化无人码头与三束六线集装箱中心站,其年设计吞吐量达540万标箱、运力6600万吨的规模,架起了亚欧大陆桥通向世界各地的关键物流点。
依托“自贸+综保+口岸”政策叠加优势,西安国际港集聚铁路一类口岸、公路二类口岸及粮食、肉类、整车进口等指定口岸功能,被国家定位为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核心区、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西部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
织线成网
“钢铁驼队”贯通亚欧大陆
2013年11月28日,首列中欧班列(西安)长安号从关中平原出发,穿越戈壁与荒漠,驶向哈萨克斯坦城市阿拉木图,阵阵汽鸣声唤醒了沉睡千年的丝绸之路。十二载砥砺奋进,这条钢铁动脉实现跨越式发展:2025年1月15日,记者在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保持全国领先。据国铁集团数据,今年前5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2670自然列,同比增长41.5%;运送货物总重305.9万吨,同比增长52.3%;发送集装箱27.1万标箱,同比增长35.4%。
在西安国际港运输指挥中心的电子屏上,18条国际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中亚方向通过多式联运覆盖了中亚五国,开行了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干线;南亚方向直达尼泊尔加德满都、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西亚方向开行阿塞拜疆巴库等线路。此外,西安至越南河内、老挝万象线路深入东南亚腹地;西向欧洲方向的俄罗斯莫斯科、波兰马拉舍维奇、德国汉堡班列常态化穿梭在欧亚大陆。
国内向东联动青岛、宁波、上海、连云港等沿海港口的铁路图定班列,通过海铁联运快速到达世界各地。“粤陕号”“贵西欧”等26条国内集结线,推动国内“+西欧”集结体系织线成网,初步形成了服务全国向西开放的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为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外场站建设
构建“枢纽对枢纽”新通道
2025年6月10日,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正式投用。这个由西安国际港集团与哈铁海关公司共同建设的项目,占地147亩,包含“装卸堆存、运输换装、存储展示、综合办公”4大功能区。作为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重要成果,位于西安的哈萨克斯坦码头已在2024年投入运营,与这座海外码头形成“枢纽对枢纽”的运输格局,推动了阿拉木图和西安更加紧密地连接。
阿拉木图的西安码头的投运,不仅意味着物理节点的增加,更带来运输模式的深刻变革。“我们正在改变重箱去空箱回的模式”,西安国际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在受访中表示,通过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的深度合作,阿拉木图车站成为核心集散基地,未来北哈州的粮食,东哈州的矿通过专用车列运到阿拉木图的车站,再以集装箱满载运回中国,将过去的“重去空回”,优化为“重去重回”。这种装箱返程的创新模式极大提升集装箱周转率,从而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局数据实现互联互通打通了两国跨境物流运输的“困点”。袁小军说,中方与哈铁海关打通信息壁垒后,班列从西安一发车,海关即同步审核随车资料,列车抵达口岸手续已备妥,即可直接放行。
民生温度
“双向奔赴”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中欧班列(西安)效率的提升与模式创新,正在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民生福利。在进口超市,越来越多的中亚商品被摆到货架上,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王方介绍道,中亚的饼干、果汁、蜂蜜、啤酒等产品不断地丰富老百姓的餐桌,特别是中亚进口的冰激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上半年,从哈萨克斯坦向国内发运饲料小麦粉近10万吨,食用面粉和小麦近1万吨,食用油1万余吨。随着订单农业和联合种植的深入发展,未来会有更多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源源不断通过中欧班列运回西安。”王方说。
中欧班列(西安)迸发蓬勃生机与活力,不仅惠及民生,更带动我国食品、器械与汽车等产业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以某企业出口的咖啡机为例,同一批次的产品通过传统汽运至口岸需3万元,改经西安集结后运费仅8000元左右,运到目的地的货物价格下降了30%到50%。蒋昊辰透露,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的4985列班列中,近三分之一运载着新能源汽车,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创新策源
开放高地激活跨境经贸脉动
创新是高水平开放发展的生命线。西安市商务局自贸综合信息处处长王睿表示,围绕深化改革开放与打好外贸拓展硬仗,今年西安市商务局推出系列举措:制定《西安市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若干措施》,叠加“自贸+综保+口岸”平台功能优势,联合海关开展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改革试点,培育储能电池、二手车等外贸新增长点。据了解,今年前5个月,西安市进出口总值达1909.6亿元,同比增长11.5%。
“我们坚持问需、问计于企业,努力形成更多首创性、集成式制度创新成果。”王睿表示,市商务局将继续聚焦“深化六个改革”和打好外贸拓展硬仗,为西安对外开放工作提供新动能。这种政策创新与平台优势的结合,让西安外贸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增长势头。
丝路新篇
合作共赢再绘新画卷
西安国际港的“磁场效应”正转化为合作动能。西安国际港与俄罗斯铁路公司合作项目即将落地。袁小军透露,“不只是我们投资走出去,沿线国家也在积极地走进。”近期,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铁路公司与交通部门正密集对接西安国际港,计划在西安国际港站投资落地项目。
此外,我国的海外物流布局正持续加速推进。除已运营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站,俄罗斯莫斯科站、阿塞拜疆巴库场站已启动建设,匈牙利布达佩斯站、白俄罗斯明斯克场站也正在谋划。未来,西安浐灞国际港将推进“班列+海外仓”一体化布局,构建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的海外服务网络,为陕西、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注入新动能,增添新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安国际港将全力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国家向西开放和陕西对外开放平台作用,打造中欧班列经济圈,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悠扬动听的中欧班列(西安)长安号的汽笛声,不仅仅是物流运转的号角,更和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合作的强劲旋律,奏响新时代丝路辉煌的新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