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文明的脊梁,岁月的见证

2025-07-18 14:56:54 来源:榆林文旅

历史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时间的刻刀铸就了一座巍峨雄奇的丰碑。战国秦长城遗址,这一古老的文化遗迹从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静默而庄严。烽火连绵,诉说千古英魂的誓言;墙垣斑驳,见证千年岁月的变迁。

《史记·匈奴列传》中记秦昭襄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秦昭襄王,这位目光如炬的君主,深知只有稳固的边防,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于是,随着义渠的覆灭,秦军铁蹄踏遍陇西、北地、上郡,长城的建设随之拉开序幕。这不仅仅是一道抵御匈奴南侵的屏障,更是一项彰显国力与决心的壮举。

秦长城,凝聚了无数工匠与士兵的血汗,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横跨甘、陕、宁、蒙四省区,整体呈西南东北走向,在榆林境内途经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四个县市区,全长350多公里。它不仅是军事防御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豪情与坚韧。

靖边县秦长城包括墙体、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遗存,大部分墙体为夯土筑成,小部分为堑削山坡形成山险。长城从横山区塔湾镇鱼沟山进入靖边县境,越过草沟村瓦渣梁向西南至杨桥畔乡砖窑峁(瓦渣梁),至龙州乡黄草坬与明大边长城相交后继续向西南延伸。再向南沿芦河与大理河分水岭至天赐湾折向西南,沿芦河和延河的分水岭白于山脉向西偏南延伸,经新城乡老坟崾岘进入吴起县境内。

这座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的防御工程,宛如一部无言的史诗,镌刻着时间的痕迹,诉说着千年来的世事沉浮。它依山而建,堑山成障,随地形起伏,全长约103119米,如巨龙腾跃于山川之间,守护着岁月的安宁与祥和。

然而,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尤其是水土流失的无情摧残,长城的墙体已不复昔日的雄姿,大多隐没于黄土之下,仅留下几处0.4到4.5米高的残垣断壁,倔强地对抗着时间的风霜,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缓缓走过岁月的长廊。

靖边县战国秦长城沿线现存单体建筑共108座,包括敌台105座、烽火台3座。这些单体建筑,不仅见证了长城的辉煌,更承载着无数将士的英勇与牺牲。漫步于此,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战鼓声,看到先民们挥汗如雨、筑城卫国的身影,那份对家园的热爱与守护,至今仍令人动容。

长城一线及遗址内,散落着大量的绳纹、云纹瓦当、陶片和少量绳纹砖,它们如同历史的碎片,拼凑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讲述着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记录着那段历史的点点滴滴。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故事,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记忆,让人在感叹之余,更生敬畏之心。

战国秦长城遗址,不仅是一段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象征。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古老的气息,每一处遗迹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仿佛能听到远古的号角声回荡,感受到那份沉淀了千年的厚重与沧桑。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