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邮实践团队探访玉女手工织布扶贫文化产业园

深研非遗技艺 共话数字化传承

2025-07-18 16:22:23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 文/王佳琪 罗佳盈

团队成员体验手织土布

7月的蒲城,暑气渐盛,而玉女手织布扶贫文化产业园内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匠心气息。西安邮电大学“古韵新生——非遗数字化传播途径的探索者”实践团队走进这里,沉浸式探访省级非遗项目“蒲城土织布”的传承脉络,在亲手体验中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更与产业园负责人共商数字化传播的新可能。

多元织韵

千年技艺绽放当代活力

刚步入产业园,宽敞明亮的车间便映入眼帘。数十台老式织布机整齐排列,经纬线在传承人指尖穿梭,织出的布面纹理各异。负责人介绍,玉女手工织布品类丰富,既有承载着岁月记忆的传统土布床单、被套,也有融入现代设计的围巾、手提袋等文创产品,更设有专门的自我实践空间,供爱好者近距离接触织布技艺。

“这些布料从棉花到成品,要经过轧花、弹花、纺线、染色、织布等几十道工序,每一步都离不开手的温度。”负责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团队成员们听得入神,纷纷上前体验:在织布机前学习踩踏板、抛梭子,在染色区尝试用天然植物染料调配色彩,还亲手缝制了小巧的沙包,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蒲城土织布”的独特魅力。

匠心传承

扶贫产业园里的文化坚守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蒲城土织布”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承载着扶贫助农的使命。玉女手织布扶贫文化产业园通过吸纳当地村民就业、开展织布技艺培训,让这门古老技艺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我们这里的传承人既有坚守几十年的老手艺人,也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大家都想让土织布走得更远。”负责人的话语中满是自豪。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产业园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产品,但在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云帆待举

共绘非遗数字化新图景

体验结束后,团队与产业园负责人展开热烈交流。实践团队成员分享了“非遗数字化”的调研思路:“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把织布、染色这些过程做成VR体验项目,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云织布’;还可以搭建线上展示平台,详细介绍每一件文创产品的背后故事,让更多人‘云了解’‘云购买’。”

产业园负责人对这个想法表示高度认可:“其实我们早就对非遗数字化、AI这些新东西感兴趣,之前也去附近听过一些相关的课程,但实在是跟不上——要么是技术术语太绕,学不会;要么是日常要管车间、带徒弟,压根抽不出整段时间琢磨。”他坦言,传统手艺要突破瓶颈,离不开数字工具的助力,“要是能有你们这样的年轻的专业力量帮忙搭把手,把这些技术落到实处,让土织布在云端活起来,那非遗将会传得更远更久!”双方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待通过合作让“蒲城土织布”借助数字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离开产业园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车间的织布机上,布料的纹路在光影中格外清晰。团队成员们表示,此次探访让大家对“蒲城土织布”的传承现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接下来将聚焦如何用数字化手段激活这门技艺的现代生命力,让更多人通过“云体验”感受非遗之美,为古老技艺的“新生”贡献智慧与力量。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