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铁腕护飞羽 让鸟儿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2025-08-01 15:56:16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它们不仅是山林的“天然卫士”,更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活指标”。

7月21日,清晨的淮宁河畔,薄雾尚未散尽,子洲县林业局林业工作站七级职员康怀军已带着望远镜踏上巡护路。“这片林子最近常有石鸡出没,得仔细看看有没有捕鸟网。”他拨开齐腰深的蒿草,裤脚很快沾上露水。这样的巡护,他和同事们每周要开展三次,而这只是子洲县严打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的一个缩影。

图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主任科员王耀洲正在五金机电城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排查违规销售捕鸟工具情况。 高东/摄

今年6月26日的一个午后,砖庙镇一村民在玉米地旁边的水渠边上发现一只翅膀受伤的“怪鸟”,金黄色的眼睛圆睁着,身披深褐色的羽毛,羽毛间错落有致地缀着浅棕色和白色的斑纹。“看着像保护动物,不敢怠慢。”他立刻拨通了县政府公布的护鸟热线。半小时后,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民警联合县林业局动物保护人员赶赴现场,认定“怪鸟”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雕鸮。经过一周救治,雕鸮身体条件已恢复如初。

“以前总有人在夜里张网捕鸟,现在排查队三天两头来,村里大喇叭天天讲,谁还敢碰红线?”马蹄沟镇村民蔡维彪的话道出了监管力度。

这场护鸟行动的背后,是子洲县构建的“全域联动网”。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专项工作专班,整合林业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20多个部门力量,建立了“周督查、月通报、季问责”机制。专项行动以来,全县收缴并救助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只、收缴放飞野生鸟类24只,群众主动上缴野生鸟类22只。

在老君殿镇,一位曾因捕鸟被批评教育的村民,如今成了护鸟志愿者,主动协助排查可疑线索。

“您看这张宣传画上的红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捕一只就可能判刑。”在周家硷镇集市的“护鸟宣传岗”,县林业局林业工作站七级职员康怀军正用方言给赶集的老乡讲解。旁边的展板上,“社区矫正对象协助救助鸟类”“检察院监督放生”等案例图文并茂。“以前不知道抓只野鸟还犯法,现在明白了,护鸟就是护咱自己的家园。现在村里都知道,见了不认识的鸟得赶紧上报,不敢私自捕捉。”赶集的群众马俊梅接过宣传手册,认真地揣进兜里。

“子洲县山林资源丰富,为多种鸟类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家园,保护好这些‘空中精灵’,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生态家园。我们要让每片山林都成为鸟类的安全港湾,让‘护鸟光荣、捕鸟可耻’成为全民共识。”子洲县林业局副局长裴高原在谈及鸟类保护工作时坚定地表示。

据了解,截至7月21日,该县已累计出动车辆349辆,摸排集贸市场、快递点、人工繁育厂和沿街摊贩等重点场所1991次,排查林区、水域和农田重点区域815处,摸排运输车辆557辆,张贴《子洲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非法猎捕、交易、饲养、食用野生鸟类等野生动物的通告》、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倡议书1200张,发送宣传短信10.89万人次,现场教育群众803人,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防线。(来源:子洲融媒)

责任编辑:刘静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