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子洲县中心广场上,一场由群众自编自演的文化盛宴在此拉开帷幕。扭秧歌、跳广场舞、奏器乐……数百名群众以最朴实的方式,展现着基层文化生活的蓬勃活力。
县中心广场牌楼下,百余人组成的秧歌队正随着锣鼓声翩翩起舞,领队乔春生手持伞头,步伐稳健有力。“自2015年子洲县中心广场投用以来,每天傍晚,大伙便雷打不动聚在这里排练,从传统秧歌套路到结合政策宣传的新编动作,都是大伙你一言我一语琢磨出来的。”乔春生擦着额头的汗珠介绍。
队伍中,53岁的马海英学得最认真,她刚从地里收工赶来,裤脚还沾着泥土:“白天侍弄庄稼,晚上扭扭秧歌,浑身舒坦!”红绸翻飞间,既有白发老者的娴熟从容,也有青年学徒的生涩认真,老少相携的画面格外动人。
舞者手持画扇,在夜色中尽情舞动
西侧的广场舞区则是另一番景象。伴随着《酒醉的蝴蝶》的欢快旋律,四十余名舞者列成整齐队列,衣袖翩跹间满是对生活的热忱。领舞的张瑞笑着说:“最初就我们几个人跟着音乐比划,没想到这队伍越拉越大。现在不光有咱小区的街坊,连周边镇上的乡亲都特意骑电动车赶来。”
为了让每个年龄段都能找到乐趣,她们既编排了适合长辈的舒缓健身操,也学习了年轻人追求的流行舞步,最近新加入的陕北民歌改编舞曲,更是让队伍里多了不少陕北老乡的爽朗笑声。
最引人驻足的当数西北角的“民间器乐角”。十余位民间艺人围坐成圈,电萨克斯的醇厚、电吹管的悠扬、电子琴的明快交织成网,65岁的李志宽正握着电吹管演奏《十送红军》,最后一个音符刚消散在晚风里,四周就爆发出此起彼伏的喝彩。
“我们这帮老伙计,年轻时不是村里宣传队的骨干,就是揣着乐器走街串巷的‘土专家’。几年前大家在公园‘以乐会友’,每晚大多演奏红色歌曲。”说完他伸出指腹轻轻摩挲着电吹管锃亮的管壁,灯光在金属表面折射出细碎的光斑,映得他眼里跳动着星星点点的光。
太极拳爱好者们在伴着晚风练太极拳
广场边缘的石凳上坐满了乘凉的老人,孩子们在人群中追逐嬉戏,商贩的叫卖声、乐器的演奏声、群众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这方小小的广场,承载着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向往,见证着子洲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据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高婷婷介绍,近年来,子洲县持续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培育民间文艺队伍,让更多群众从文明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目前,仅中心广场就活跃着秧歌队、舞蹈队、器乐队等7支群众文艺团体,参与群众超过500人,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来源:子洲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