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假日期间,绥德这座镌刻着黄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古城,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绥德县以“红色铸魂、人文为韵、生态打底”的多元融合模式,打造出文旅活力新图景。据统计,假期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8.5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0.3153亿元。
10月4日,踏入红色郝家桥,陕北的烟火气与革命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窑洞前,非遗传承人怀抱三弦,指尖轻拨,苍劲的说书声朗朗上口,每一句乡音都裹着岁月的故事;广场上,唢呐艺人鼓足腮帮,高亢的曲调响彻云霄。
“坐花轿”体验区前的队伍排得老长,姑娘小伙们换上大红袄、蓝布裤,在轿夫“起轿喽”的吆喝声中,游客随着花轿的颠簸笑作一团;楷模广场上,军事射击竞赛让孩子们过足了瘾,他们端着仿真枪,眯眼瞄准靶心,小脸绷得通红,在“砰砰”的模拟枪声里感受着紧张与快乐。5D数字馆里,红色经典电影播放,游客们从电影中重温红色岁月;郝家桥展馆、家风馆和壁画长廊里,游客们脚步放缓,凝视着泛黄的文献、磨损的农具,在图文与实物间,与革命先辈的足迹轻轻触碰。
“带孩子看了民俗、坐了花轿,还听了红色故事,这趟假期过得特别值!”来自外地的李女士笑着说,眼里满是满足。

如果说郝家桥是文化的课堂,那枣林坪镇上河源景区便是欢乐的海洋。景区门口,一串串鲜红的红枣串成五角星,拼成一面灵动的“红枣国旗”;玉米、小米、绿豆铺成的“丰收晾晒台”色彩斑斓,成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网红地,随手一拍都是满满的秋意与国潮风。
钻进一望无际的枣林,红彤彤的枣子挂满枝头,游客们踮脚、伸手,摘下一颗塞进嘴里,脆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游乐区里,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荡秋千的飞得老高,开赛车的转得飞快,骑马的小脸上满是得意。
10月3日至4日,“国庆畅游绥德 乐享绥晋球韵”2025年绥德县首届三人篮球邀请赛在上河源景区火热开赛。陕西、山西两省九县的16支球队齐聚黄河之畔,球场上,球员们运球、传球、投篮,动作行云流水。观众席上,叫好声、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这场赛事将“文旅+赛事”融合,配套推出的窑洞民宿、沿黄生态观光、红枣采摘等活动,让游客们全方位感受绥德的人文底蕴与自然之美。

“一家人来了就不想走,观看了精彩的球赛,体验了黄土文化、黄河文化,这才是假期该有的样子!”游客王欣深有感触地说。
清晨的郭家沟,薄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村庄,《平凡的世界》取景地的老窑洞前,早已挤满了游客。农家小院里,烟火气升起,刚出锅的刀刀碗托晶莹剔透,浇上醋、辣油、蒜末,酸辣爽口;高粱稀饭冒着热气,米香混着柴火香,一口下去,旅途的疲惫瞬间消散。
夜幕降临前,该村戏台前的凳子上早已坐满了人。传统戏曲准时开演,演员们身着绣着花纹的戏服,在灯光下甩水袖、亮唱腔,一招一式都透着功底。唢呐、说书、道情轮番登场,高亢的、婉转的、质朴的声音在乡村夜空回荡,游客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走进了陕北民间艺术宝库。
这个双节,“亲子研学”路线成了许多家庭的首选。聆听革命故事、体验农耕生活等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文旅活动。在该县革命纪念馆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黑白照片,无声地诉说着英雄故事,讲解员讲得生动,孩子们仰着小脸认真倾听;在赵家坬园区,游客们赏果园、摘果子,体验采摘的快乐,并参与亲子趣味游戏。这条路线将红色教育与亲子互动深度融合,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成为假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为了让游客们增强体验感,绥德县文化与旅游广电局提前谋划,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了详细的活动指南与出行提示,方便游客规划行程。在各景区,增设了志愿服务岗,志愿者们热情地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全力保障游客“吃得安心、玩得开心”。
月光下的名州古城,唢呐声悠长动人;黄河畔的朝阳升起,游客们的身影融入晨曦。这个双节,绥德用文化的温度、风景的热度、服务的力度,让每一位游客留下了一段难忘的陕北记忆。(绥德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