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孟家湾乡:创新全链共治模式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榆阳宣传

2025-10-25 23:28:04 来源:榆阳宣传

近年来,孟家湾乡凭借创新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和全链条模式,在乡村治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孟家湾乡总土地面积523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人口达1.6万余人。该乡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户减量、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全链条模式为核心,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治理的有效路径。

图片

图片

创新双轮驱动 破解治理难题

在治理过程中,孟家湾乡创新采用双轮驱动机制。一方面,构建“群众自筹 + 政府奖补”模式,按常住人口每人每月收取2元垃圾清运费,区级财政以2.5倍配套支持。所筹资金全部用于村组环境卫生整治,既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又借助政府资金撬动,实现了环境整治从“无钱可干”到“有钱好办”的转变。

另一方面,完善“积分奖励 + 物资兑换”激励机制。该乡将积分制与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深度融合,依托“追梦超市”,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庭院保洁等行为,经评选为“拴正人家”后可累积积分,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这一机制强化了“以奖代补、激励先进”的导向,推动广大群众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图片

健全分类体系 压实责任链条

为强化垃圾治理效果,孟家湾乡健全分类治理体系,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四级联动”治理体系,“户减量”推行“干湿分离+可回收/不可回收物单独投放”,为农户配置垃圾桶,通过试点村打造、网格化管理和主题活动,激发群众自觉;“村收集”聚焦规范化,为村民小组配置挂壁式垃圾箱,配备保洁员负责日常清扫与回收;“乡转运”引入第三方公司管理运营,实行“乡级监管 + 村级监督”双考核,确保转运效率;“区处理”强化资源利用,经乡级分选压缩后,可回收物再次利用,其他垃圾由区环卫统一转运处置,有害垃圾交给专业机构处理。

同时,建强分类关键设施网络,建成垃圾分选中心和垃圾压缩站,配备专业分拣设备,日处理垃圾能力达200吨,可为周边4个乡镇同步服务。此外,推行“考核奖励 + 晾晒整改”机制,坚持“周督查、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工作模式,发展“伙场经济”倒逼垃圾源头减量,召开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比现场会,设立“红黑榜”,保障资金使用效能。

图片

图片

实现三大转变 经验可复制推广

经过多年努力,孟家湾乡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全民参与”,群众自主参与率从35%提升至92%;从“垃圾围村”到“生态宜居”,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位列全区优秀等次;从“单点突破”到“模式推广”,“群众自筹 + 政府奖补”创新经验在全区乡镇复制推广,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下一步,孟家湾乡将继续优化全链条治理模式,提升垃圾分类精准度和设施智能化水平,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双提升,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孟家湾”经验。

责任编辑:张艳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