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白成官)“以前种苹果愁管护、愁销路,现在村里搞果畜循环,猪粪当肥料,果子长得好,养猪还能额外挣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近日,在陕西吴起县吴起街道蔺砭村的千亩果园里,果农蔺文忠一边摘苹果,一边笑着算起增收账。如今的蔺砭村,千亩果树郁郁葱葱,万头畜禽膘肥体壮,“果养畜、畜肥果”的循环模式,让村民们实打实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蔺砭村立足本地资源,紧跟县委“三大产业”发展战略,把“千亩果、万头畜”作为产业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果畜结合、循环共赢的致富路。目前,村里已发展果园675亩,其中富士苹果525亩,蟠桃、黄桃、翡翠梨等特色杂果150亩;建成千头生猪养殖场20个,还有1个2000头规模的和牛养殖场正在建设,4个小户养牛场同步落地,果畜循环的产业格局已初步成型。

蔺砭村苹果大丰收
面对果园面积大、管护劳动力少的难题,蔺砭村打出“组合拳”:街道领导干部包片负责果园事宜,同时推行“集体承包+自主经营+大户带动”的模式。村集体集中管护50亩果园,356亩由果农自己打理,119亩交给种植大户代管,明确“谁代管谁受益”的规则,让集体、农户、大户都有积极性,果园管护难题迎刃而解。
为了让果农种得放心、养得省心,村里还组建了18人的苹果技术服务队,提供技术指导和劳务托管服务,外出务工的农户再也不用操心家里的果园。此外,村里以奖代补建成360亩防雹网,在肥料、果袋、农药等物资上给予补贴,还配套修建了3公里砖铺道路,让果园管护条件大幅提升。
最让村民受益的,还是“果畜循环”的联动效应。生猪养殖场每年可出栏生猪4万头,年收入能达600多万元,还吸纳了36名当地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而养殖场的猪粪经过处理后,成为果园的天然有机肥,既降低了果农的肥料成本,又让果子品质更优。今年虽然遭遇风灾、冰雹等自然灾害,但苹果亩均产量仍有3000斤,亩均收入9000多元,230万个苹果套袋带来425万元总产值;特色杂果也收获颇丰,收入达38万元。
如今的蔺砭村,果树成林、畜禽满圈,循环产业让土地生金、农户增收。下一步,蔺砭村还将继续壮大果畜产业规模,完善循环产业链条,让“千亩果、万头畜”的目标落地生根,让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吴起融媒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