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白成官)一首歌曲,让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陕北乡村小镇飞进了全国人民的心中,并对它充满敬仰。它就是家喻户晓的延安南泥湾。让它声名远播的不仅仅是歌曲本身,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魅力,引无数人来南泥湾一睹它的风采,汲取精神营养。南泥湾位于延安市西南45公里的汾川河上游。我们从延安市出发,驱车向南泥湾驶去,透过车窗,看着公路两边掠过的一座座青山。让我想起了“一重山,两重山,相思枫叶丹。”是的,是南泥湾母亲般慈祥的温暖,父亲般宽广的胸襟,让人们对它充满了向往,急切地奔赴它的怀抱。

进入南泥湾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跨公路之上的一束黄灿灿的稻穗雕塑,淳朴、勤劳、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继续行驶,赤焰生辉的党徽雕塑,庄严巍峨地屹立在平坦的广场上,像一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者,给所有人鼓舞和力量,荒谬、龌龊、虚浮在这里会悄然垂下嚣张的头颅。熙熙攘攘的虔诚朝觐者,仰望党徽,寻找着作为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高地,吸收着精神之钙。

隔柏油马路与之遥相呼应的是大生产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大生产运动时期,件件旧物、张张老照、林林雕塑,默默讲述着革命先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引人赞叹、催人奋进。纪念馆对面的川地,便是生长着初心使命的千亩稻田。随风起伏的稻浪似大海泛起金色的波涛,波波涌动;饱满的稻穗在阳光下轻舞飘扬,整片大地散发出迷人的稻香,书写着激情澎湃的革命理想,荡漾着隽永悠远的画意诗情。站在稻田边,隐隐有郭兰英深情、激昂、清脆的歌声飘来,一曲《南泥湾》,让人心中充满昂扬豪情,让人精神振奋。

我们一行人穿过稻田,来到清澈见底的小河。婆娑的垂柳倒映水中,摇曳多姿;冷香紫蓝的野菊花、热烈金黄的蒲公英、内敛淡粉的打碗碗花,如点点繁星,散落河边,为大地增添了一抹亮色和勃勃生机;几只洁白的鸭子惬意地水中游来游去,河水泛起层层涟漪,粼粼波光,让人童心泛滥,真想跳进水中找回童年,温暖、踏实、轻松、快乐洋溢在身边。山脚下,绿意盎然的草坪,宛如软绒绒的地毯,风吹细叶,摇曳生姿;草坪上,一只只洁白的鸽子,从容可爱地绕着三三两两的游客悠闲地踱着方步,给安宁祥和的景色,平添了几分优雅与灵动。小小白鸽的沉稳淡定,透着深邃的思想,旷达的灵魂。置身此间,人们心中的纷繁浮躁不经意间就被梳理得淡泊而宁静。经秋风的大手笔,把山峦茂密的树林,描绘的五彩斑斓,像打翻的调色板,与辽阔蓝天上飘浮的悠悠白云,相映成趣,如一幅恢宏的画卷,似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简直让人醉了。今天,美如仙境的南泥湾,也有起起伏伏的曾经。据说,南泥湾在明朝时,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人烟辐辏,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可是,到了清朝中期,由于清朝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尸横遍野,使得南泥湾这片土地人迹罕至,变成了野草丛生,荆棘遍地,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沉睡在了漫漫的时间里。到了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得陕甘宁边区陷入极其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遵照毛泽东主席发出的“自己动手”的号召,开赴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让这片土地重新苏醒,振作了起来。在这里,战士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意志力。他们一边打仗一边自己动手在山上挖窑居住,自己制造老镢、锄头,开荒种地;自己纺线织布,缝制军衣;自己养牛养羊、养鸡养鸭,保障食物供给。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粉碎了敌人经济封锁的阴谋。南泥湾,在八路军战士的苦拼下,呈现出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喜人景象,原来荒草丛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三五九旅搞大生产运动的同时,还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炮兵专业学校,成为人民炮兵的摇篮。

踏进炮兵学校古朴的砖柱大门,是一排战士们曾经住过的土窑洞,虽然没有高楼大厦的美观舒适,但是它所拥有的精神高度,是现代建筑所无法企及的。当时教学器材匮乏。火炮器材少,就分班学习。演习射击时,没有通讯器材,就用人传递口令。火炮不够用,用部分瞄准镜装在木架上代替火炮。器材不足,用木头或硬纸做“方向盘”“小炮模型”。没有粉笔,用白土代替。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训练任务。从这些简陋的土窑洞里,走出了大批骨干人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看着炮兵学校旧址院子里的一架坦克炮,恍惚听到不远处炮声隆隆,枪声震天;仿佛看到扛枪回来的战士,灰头土脸,放下枪炮,便开始割稻打场。这里旅长、团长与普通士兵一样样打仗种地,没有等级森严的封建陋规。去南泥湾,肯定要去九龙泉。九龙泉,是一处奇特的景观:在不足一米高的石壁上,有九个石雕小龙头整齐排列,口里汩汩流淌着清澈泉水,凉爽甘甜,沁人心脾,犹如母亲的乳汁。

九龙泉静静流淌,永不枯竭,就像南泥湾精神一样,哺育了中国革命,滋养着这片土地。当年,三五九旅的七一九团就驻扎在九龙泉旁。九龙泉不远处有一个烈士纪念园,园里有三个六角亭子,亭子里立着三块纪念碑。中间立着的这座纪念碑高2.3米,碑上刻着当年驻守南泥湾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阵亡将士的名字。碑亭为六角飞檐式,六根木柱的夹角处各镶嵌着一颗红星,庄严肃穆。纪念亭前的石柱上写有“忠烈为国死,志厉地胆寒”的楹联。碑的正面刻有毛泽东的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背面有八路军一二〇师师长贺龙的题词“三五九旅九团纪念,为人民服务而光荣牺牲,为革命烈士要坚决复仇。”南侧是“烈士芳名录”,有烈士968人。底座的正面刻有书本、稻穗、步枪和老镢头等图案,时间是1945年,寓意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在大生产运动中是又学习、又生产、又战斗。纪念园左边的石碑是七一八团阵亡将士纪念碑,刻有王震将军的题词“民族英雄千古,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右边的石碑是七一七团阵亡将士纪念碑,刻有“七一七团烈士永垂不朽”。站在烈士纪念碑前,心情十分沉重。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也曾是妻儿的依靠,可为了全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把热血洒在了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他们的躯体倒下了,可他们的名字在人们心中站立成了永恒的丰碑!

延安华润希望小镇后辈继承并发扬南泥湾精神,使南泥湾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曾居住过的马坊村,华润集团投入大量资金,在这里打造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让村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有新房可住,有班可上,有工资可拿。马坊村成了延安华润希望小镇。干净整洁的村道,分为车道和人行道,道路两旁挺立的白杨树叶迎风翻飞,飒飒作响,犹如欢快的乐曲;气派端庄的米兰酒店、设施齐全的幼儿园、漂亮美观的村民院落。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完全摆脱了贫穷落后的旧模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成了游客的打卡地。漫步在南泥湾,有回家的感觉。南泥湾的精神暖阳,温暖着无数人的心,照耀着无数个幸福的家园。(延安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