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领先的水泵及水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格兰富通过旗下基金会(Grundfos Foundation)以2.95亿丹麦克朗(约合4.2亿元人民币)的公益投入,再次印证其对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点滴皆可为”的品牌承诺。其中42%(约1.24亿丹麦克朗)精准投向与水相关的公益项目,29%(约8555万丹麦克朗)助力可持续技术创新与研发,从解决全球水危机到推动绿色科技突破,格兰富正以“点滴之力”汇聚可持续未来。
中国实践:从“解渴”到“赋能”,深耕欠发达地区民生与成长
安全用水:2016年至今,为滇豫山区注入“生命源”
自2016年起,格兰富基金会将目光锁定中国外交部及海关总署定点帮扶的“硬骨头”地区——云南省金平县、河南省鲁山县。这里曾因喀斯特地貌或地表水源匮乏,长期面临“吃水难”:村民需翻山越岭挑水,雨季水质浑浊,旱季甚至断流。基金会针对性捐赠太阳能高效水泵、智能净水设备及管网改造方案:在金平县者米乡,3台太阳能水泵替代了传统柴油泵,日供水量从80立方米提升至200立方米,覆盖5个村寨1200余人;鲁山县熊背乡的净水站则让“黄泥水”变“直饮水”,大肠杆菌等指标达标率从35%跃升至98%。如今,当地妇女不再凌晨排队取水,儿童因挑水辍学的情况彻底消失。“以前煮饭要沉淀半天,现在拧开水龙头就能喝。”金平县村民盘大妈的感慨,道尽项目带来的生活质变。
防洪救灾:2021年,与豫鄂共渡“暴雨之劫”
2021年河南“720”特大暴雨中,郑州、鹤壁、南阳等地内涝严重,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此前,湖北荆门、仙桃也因强降雨频发内涝。格兰富基金会迅速联动慈善机构,捐赠大功率排水泵、应急照明设备及防洪沙袋,并投入技术团队参与灾后评估。在郑州荥阳区,基金会支持的“智慧排涝泵站”项目将传统泵站排水效率提升40%,积水消退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荆门沙洋县的老旧管网改造后,内涝发生率下降65%。“格兰富的设备像个‘排水铁军’,帮我们守住了家园。”鹤壁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行动不仅解决燃眉之急,更通过技术升级为地区留下“抗灾韧性”。
青年成长:职业启蒙与数字素养,双轨托举未来
“格兰富城市职旅”:打开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的“世界之窗”
2023年起,格兰富携手公益机构“乡村笔记”,连续三年开展“格兰富城市职旅”。项目瞄准欠发达地区青少年“职业认知空白”,组织云南、贵州、甘肃等地中学生走进上海、苏州的格兰富智能工厂、科技园区及水处理实验室。学生们不仅参观全球领先的水泵生产线,观察机器人如何精准组装核心部件,还与工程师面对面:“原来污水处理需要这么多环节”“机械设计能让设备更节能”……来自贵州毕节的初二学生小王在日记中写道:“我要考环境工程专业,以后回家乡建更好的供水系统。”三年来,项目覆盖超300名学生,超60%明确将“制造业”“环保”纳入职业规划,部分学生已通过后续“绿色电脑教室”的数字课程提前学习相关技能。
绿色电脑教室:用数字钥匙打开“平等之门”
针对城乡数字资源鸿沟,格兰富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青少年数字素养。截至2025年10月,公司联合“汇益泽”已在云南金平、河南鲁山等地区建成6所“绿色电脑教室”。这些教室配备经严格检测的二手电脑,安装编程启蒙、数据分析等教育软件,并配套教师培训——从“如何用电脑做课件”到“带学生做简单网页设计”。在金平县马鞍底乡中心小学,绿色电脑教室成了“第二课堂”:学生们用编程软件设计“节水宣传动画”,用Excel统计村庄用水数据。“以前只能用粉笔讲‘节约用水’,现在孩子们自己做视频、查资料,理解更深了。”信息教师李老师说。教室还成为“数字竞赛孵化器”,2024年有3名学生获省级青少年信息技术比赛奖项。
技术底座:常熟工厂CNAS认证,以高标准护航可持续
2024年8月,格兰富常熟工厂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标志着其生产流程、质量管控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这座工厂承担着高性能水泵的研发制造,通过认证后,产品在密封性、能效比等关键指标的稳定性提升20%,更支持定制化需求——如为偏远地区设计低维护、长寿命的水泵设备。“CNAS认证不仅是质量标签,更是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承诺。”常熟工厂负责人介绍,工厂同步推进绿色制造,通过余热回收、废水循环系统,年减少碳排放15%,将“制造”与“减碳”深度融合。
结语
从滇南山区的清泉到豫中城市的排水泵,从职旅课堂的职业梦想再到绿色教室的数字星光,格兰富的公益实践始终紧扣“水”与“人”的核心。正如基金会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解决当下问题,更投资未来——让每一滴水更安全,让每一个人有力量。”随着2024年各项成果落地,格兰富正以更立体的方式,将企业责任写成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