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白成官)“以前院子杂乱,现在收拾得亮堂,挣钱顾家两不耽误,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白豹镇土佛寺村朱峁子示范点的村民,提起村里的变化满脸笑意。这个横跨洛河两岸、距县城12公里的小村庄,今年以来借着“千万工程”东风,从产业、人居、管护多方面发力,让很多村民的生活迎来蝶变。
产业是增收的根基,村里把种养、棚栽、有机肥作为主攻方向。川道里1500多亩农田完成平整,280亩地配套了滴灌设施,种庄稼又省工又高产;600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落地扎根,成了村里的“致富引擎”。78座日光温室大棚完成改造维修,洛河食用菌产业园更是扩规升级,新建20座出菇棚,恒温养菌、全自动接种等现代化车间配齐,种香菇成了村民的“香饽饽”。5万吨有机肥厂产销稳定,将果园、香菇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再反哺农作物,形成绿色循环农业链,生态和效益两头赢。

洛河食用菌产业园全景
村庄改造全听村民的,打消顾虑才能干得顺。村里把改造纳入“四议两公开”,定下自建、联建、帮建的办法。36户村民主动改建庭院,自行选材、互助施工,村组验收后按标准补贴。公共区域按“一事一议、以工代赈”让村民投工投劳,从源头买建材,省下了设计费、代理费等不少开支。村里还专项拿出10万元改厕资金,帮村民买卫生间“三大件”,专人定期清掏转运,让厕所真正改干净、用得久。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村里拓展“小院说事+数字乡村”模式,靠智能平台采集产业、养老等数据,提供科学指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评选出10名“孝媳妇”“新农人”等典型,让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如今的土佛寺村,大棚里香菇满架,庭院里干净整洁,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千万工程”不仅改美了村庄面貌,更暖了村民的心,让这个小村庄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稳步前行。(吴起融媒)





